牙齿由牙冠、牙颈部、牙根组成,而牙髓则位于牙齿的中心部位。它是包含神经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。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,是口腔中多发和常见的疾病之一。深龋、楔状缺损等牙体硬组织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及诊治,均可引发牙髓炎。
牙髓炎根据病情轻重程度,分为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。
急性牙髓炎
急性牙髓炎可由牙髓充血发展而来,也可由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而来。常常是因为牙齿发生剧烈疼痛而就诊的,多因深龋洞内的感染累及牙髓发生牙髓的急性炎症所致。
慢性牙髓炎
慢性牙髓炎临床上很常见,多由深龋导致牙髓的慢性炎症,临床症状不典型,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,可出现不明显的阵发性隐痛或者每日出现定时钝痛。慢性牙髓炎也可由牙髓的急性炎症得到引流转化而来。反之,慢性牙髓炎若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引流不畅时,又会转化为急性牙髓炎,即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。
5个特征,判断你是不是得了牙髓炎
疼,剧烈的疼,是牙髓炎典型的症状,而且这种疼特征明显,跟其他牙疼可以区别开。
自发性、阵发性的痛。
没有受到外界的刺激,突然就一阵一阵的疼起来了。
跳痛。
如果牙髓炎发展到牙髓化脓的程度,牙疼部位会出现波动性的跳痛。
夜间痛
很多牙髓炎病人都会跟牙医说“我疼了一宿没睡觉”,而白天却没那么疼痛。这是因为牙髓组织发炎时,牙髓腔内的压力增加,本就会产生剧烈疼痛,而晚上睡觉时,人躺着,头部血流增加,牙髓腔内的压力也进一步增加,疼痛也会变得明显。
热痛。
温度刺激会加剧牙疼,而牙髓炎的疼痛往往是热痛,需要冷缓解,越喝热水反而越疼。
疼痛不能定位。
牙髓炎可能导致脸疼、头疼,一片都疼,所以很难说清是哪颗牙在疼,牙医需要从里到外都检查一遍才能发现问题。除了症状,也会借助X光、温度刺激等方法辅助诊断。
牙髓炎会自愈吗?
很多顾客会说,牙痛的时候忍忍,忍了几天,感觉好些了,不怎么疼了,是不是牙髓炎就已经自愈了呢?其实事实没有想象中美好。
牙髓一旦发生炎症往往都是不可逆的,所以不存在自愈一说。有些人在牙痛的时候,会服用消炎药,然后忍个几天就不疼了,其实,这是牙髓炎继续进展的过程,炎症继续扩散,一部分牙髓已经坏死,牙神经没有活性没有知觉了,也就不会产生牙疼了。还有一种情况是坏死的牙髓内的细菌和细菌毒素,通过牙齿的根尖孔向根尖外扩展,压力得到释放,自然不那么疼了。虽然疼痛是缓解了,但这也表明细菌进一步扩散引起根尖周围炎症,这时又可能再一次引起牙疼。所以牙髓疼痛一定要医师进行牙齿止痛的处理。牙疼的病因没有确诊时,不能简单地以为牙不疼了,牙病就好了。
得了牙髓炎应该怎么办?
牙髓一旦发炎,不能自行消除,得摘除牙髓才能缓解症状,并且需要清理牙髓腔内的感染,再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充填密封根管,以免再次感染,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方法就是根管填充。通过及时诊治,患牙一般都可以保存。但若处理不及时,感染会进一步扩散,引起根尖周的炎症,甚至导致牙器官的丧失。
所以,一旦有牙髓炎,疼痛难忍,一定要及时到正规机构处理。
如何预防牙髓炎
1、口腔卫生
坚持早晚或进食后刷牙,饭后漱口,及时清理留在口腔的食物残渣和细菌,选用含氟牙膏对预防龋病有一定作用。
儿童饮食要多样化,适当吃些硬性和韧性的食物,可以促进其颌骨和牙齿的生长发育。
6—12岁儿童恒牙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,避免食物碎屑和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牙体内,从而预防龋病。
2、食物嵌塞牙齿的诊疗
对于位置不正的智齿、有发育畸形的牙齿和食物嵌塞的牙齿及时诊治,对不合适的义齿和牙套要及时处理。
3、定期口腔检查
4、龋病的诊治
发现龋洞,及时修复。
从预防龋齿开始,养成一个良好的护牙的习惯,注重口腔卫生,一年1—2次去正规的口腔机构洁牙,做到早发现早诊疗。